服务热线:010-61779201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酒店业的海外拓展浪潮
时间:2025-01-05 10:30:54浏览次数:
在 2024 年,酒店行业的出海行动愈发频繁,众多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4 月,德胧与鸥翎共同开启了在日本 Hotel Monday 的合作征程,进一步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次月,华住集团将目光投向中东地区,率先在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迈出拓展的步伐;11 月,尚美数智成立了专门的尚美国际事业部,并推出三款面向海外市场的品牌,重点聚焦于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带;12 月,锦江酒店(中国区)与马来西亚的 Riyaz 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未来 5 年内于东南亚地区完成超百个酒店项目的签约。


酒店集团选择向海外进军,很大程度上是看准了具有出境需求的商务和旅行人群。当下,出境游市场正呈现出复苏的态势,据 Fastdata 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的人次已经恢复至 2019 年的 74.7% 左右,并且有相关报告预估,本年度全年出境旅游的人次有望达到 1.3 亿之多。在出境游的群体中,中高收入阶层表现得更为活跃,月收入处于 1.5 - 2 万元区间的人群,其出境游的意愿高达 87.2%。这也就意味着,酒店集团的出海举措实际上是瞄准了这部分有出境需求且具备较高消费能力的人群。


从出海目的地的选择来看,东南亚地区成为酒店集团最为青睐的区域,其次则是日韩以及中东等地。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吸引了大量来自国内的出境游客。


在 2024 年,泰国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超过 3500 万,其中中国游客的数量位居榜首。同年上半年,韩国接待的外国游客达到 770 万,而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人数超过 220 万。


在日本,2024 年 10 月的国际游客数量攀升至 331.2 万,相较于疫情前的 2019 年增长了 32.7%。去哪儿网的数据表明,截至 2024 年 12 月 24 日,阿联酋成为最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其国际机票的同比增幅达到 62%,沙特阿拉伯的机票同比增幅更为显著,高达 86%。


当然,酒店集团在谋划出海时,并非仅仅着眼于旅游市场的增长潜力,还需要综合考量目标国家的各类因素,诸如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房价水平、租金或购置成本、装修费用的高低、物业的可选范围以及供应链的管理状况等。倘若其中某一关键条件出现失衡,那么最终所获得的利润率极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以日本市场为例,其旅游市场的繁荣以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表面上看似为酒店出海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尚美数智酒店集团主办的中国酒店数智化出海研讨会上,相关信息显示,日本的旅游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酒店房价也随之大幅上涨 —— 目前的房间价格已经达到 2019 年的两倍之高,而且常常处于客满状态。与此同时,当地的供应链发展程度极高,尚美数智曾与当地的建筑公司就装修事宜进行测算沟通,发现他们的施工安排详尽细致,会装订成册,具体到每周、每天的工作内容,误差极小。该公司宣称,自成立 100 多年以来,从未出现过延误工期的情况。


然而,尽管存在诸多利好因素,但日本的房价以及装修成本却高得离谱。


其装修费用是中国的三倍之多,东京的房价甚至比经济泡沫时期还高出 50%。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评估,日本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理想,开设酒店的年化收益率仅为 2%。所以,日本市场实际上并不像其表面上所呈现出的增长态势那样具有吸引力。


轻资产模式渐成主流


从经营模式来看,酒店出海大致可以分为海外投资、品牌收购以及特许经营这三种方式。


早在 2014 年至 2016 年期间,酒店行业曾掀起一轮出海热潮。


在这一阶段,进行海外投资的房地产商成为主力军,他们对于单体酒店主要采取收购的方式,酒店项目通常采用 “酒店 + 合作” 的运营模式。由于酒店的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开发商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现金流压力。例如,万达集团在 2017 年至 2018 年期间,因资金紧张问题,逐步抛售了位于伦敦、悉尼以及美国加州的酒店资产。不过,随着海外投资政策的收紧,通过购置物业来经营酒店的方式逐渐成为历史。


相较于热衷于 “买买买” 的房地产商,本土酒店集团的海外拓展步伐则显得更为稳健。


从 2015 年开始,国内的头部酒店集团尝试通过品牌收购的方式来实现境外市场的扩张。2015 年,锦江股份收购了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卢浮集团;同年,港中旅维景酒店公司(隶属于中国港中旅集团)收购了英国基尤格林酒店集团;2018 年,锦江国际完成了对丽笙酒店集团的收购;2020 年,华住集团收购了德意志集团。


品牌收购模式虽然能够使酒店集团快速进入目标市场,但其经营管理的难度也不容小觑。


从 2020 年至 2023 年,卢浮集团已经连续四年出现亏损状况,其归母净亏损金额分别为 9625 万欧元、5166 万欧元、2314 万欧元以及 3468 万欧元。此外,华住集团在 2023 年全年实现净利润 40.85 亿元,其中,国内业务的净利润为 44 亿元,由此可以推断出,其海外业务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而在本轮的出海潮流中,酒店集团则更加侧重于轻资产运营路线,合作与加盟模式成为主流趋势。


在酒店行业中,轻资产模式意味着酒店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持有物业并进行酒店的运营管理,而是更多地通过品牌授权、管理输出等方式来实现业务的扩张,或者通过投资获取品牌权益。德胧与印尼 IHI 签约后拥有了两家轻资产酒店运营公司,锦江酒店(中国区)与马来西亚 Riyaz 集团的合作等都是轻资产模式的典型案例。万达集团在早期的重资产出海战略受阻后,于 2017 年,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与土耳其 Mar Yapi 公司就伊斯坦布尔万达文华酒店管理输出项目达成签约,开启了轻资产的 “出海” 之路。


酒店集团出海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对于它们而言,轻资产模式无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土地、建造酒店设施以及大规模的装修工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前期的资金投入,有效分散了投资风险,因此,这种模式正越来越受到酒店集团的欢迎。


然而,在通过轻资产模式成功进入海外市场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国际酒店集团早已在此深耕多年,万豪国际、雅高集团早在 20 世纪就已涉足东南亚市场,洲际酒店集团于 2007 年开始拓展越南业务,希尔顿则在 2013 年进入缅甸市场。接下来,新进入的中国酒店公司将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国际酒店集团展开激烈的竞争。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
010-61779201
售后服务
010-61779201